1、溫度:豬既怕熱又怕冷,生長育肥的最適溫度為15-25℃,冬季不低于12℃,夏季不超過30℃,仔豬舍冬季地面溫度不低于23℃。豬所需要的適宜溫度,因年齡、種類、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。
2、濕度:濕度是指舍內(nèi)空氣中含水量的多少,一般以相對濕度表示。豬舍內(nèi)的濕度來源于三個方面。①隨外界空氣進入舍內(nèi)的水份,占舍內(nèi)空氣中水汽總量的10-20%;②是動物體排出的水份和水汽,約占75%;③是地面、墻壁以及其他物體蒸發(fā)的水份,占10-15%。豬的最適濕度為65-75%。一般認為,在氣溫14-23℃、相對濕度在50-80%的條件下對豬的肥育效果最好。
在任何情況下,濕度過高對豬都是不利的,特別是在低溫高濕的條件下,容易引起感冒、各種呼吸道疾病、消化道疾病、皮膚病和關(guān)節(jié)炎等。防止豬舍濕度過高,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:①在修建豬舍前,選好廠址;②對建成的豬舍,應讓其充分干燥后方可使用;③在飼養(yǎng)過程中,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水,尤其在冬季,并力求及時清除糞尿;④保持圈舍通風良好;⑤使用干燥墊草;⑥訓練豬只在固定地點排糞尿,防止亂拉亂撒。
3、通風換氣 :氣流指空氣的流動力,它有助于豬體在高溫夏季的散熱,對豬只的健康生長有良好作用,但在冬季,由于氣流增強豬體的散熱量,使能量消耗增多,導致增重減慢。一般認為冬季豬舍氣流宜保持在0.1-0.2m/s,最高不超過0.25m/s。豬舍內(nèi)的空氣,由于受豬呼吸、生產(chǎn)過程及糞尿、墊草等有機物的分解因素的影響,化學成分與大氣差異較大,其中,主要含有一些有害氣體:氨,硫化氫,甲烷等,所以要搞好豬舍的通風換氣。
4、光照:光照對豬有促進新陳代謝、骨骼生長和殺菌消毒等作用,冬季光照充足,能提高豬舍溫度,降低室內(nèi)濕度。各種豬只對光照的需要量不同,對仔豬來說,日光是生長發(fā)育的必要條件;成年公豬和母豬也需要適當?shù)淖匀还庹眨欢?0kg以上的育肥豬對光照的需要較低。光照對育肥豬的增重和飼料轉(zhuǎn)化率影響不太大,一般認為不宜太長和太強的光照,以便于飼養(yǎng)管理就行了,但光照對性機能影響很大。試驗表明光照時間愈長,卵巢的重量愈大,每個卵巢上的卵泡數(shù)和新鮮黃體數(shù)也隨之增多,而發(fā)情周期則縮短。一般豬舍應采用自然光照,因此,豬舍建筑時要根據(jù)各類豬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采光面積。
5、飼養(yǎng)密度:飼養(yǎng)密度過大,使豬只沒有足夠活動和休息的地方,互相爭斗頻繁,影響豬只采食、休息和睡眠,并會加大應激因素和非生產(chǎn)性能量消耗,這就必然降低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。相反,密度過小,對圈舍利用不經(jīng)濟,也不利于豬舍的保溫,加快豬體熱能的散失,因而對生產(chǎn)也是不利的。實驗研究表明,在限制飼養(yǎng)條件下,育肥豬每欄飼養(yǎng)10~15頭效果最好。每頭占欄面積:體重30~50kg階段以0.45m2/頭,51~100kg階段0.8m2/頭為宜。在自由采食條件下,每欄飼養(yǎng)頭數(shù)可以增加到20頭左右。